我和荔枝的红色故事|荔枝埒与毛主席指挥的粤桂边阻击战
  • 17


【开篇语】在茂名的红荔林里,流传着许许多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生的动人故事。故事中,有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的革命英雄,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,有一曲曲奋发勇为的乐章,时而枪林弹雨,时而激情奋进,时而感人至深。

百年恰是风华正茂,茂名红色热土历久弥新。作为茂名红色基因的赓续者,我们会同专家学者一起,探访和记录一个个发生在荔枝林地里的红色故事。即日起,南方+茂名频道推出“我和荔枝的红色故事”专栏,如果您身边发生或听到过这样的红色故事,可向我们的联系邮箱3024055173@qq.com投稿。敬请垂注!

静静地,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,还下着密雨,还吹着细风,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,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。

——穆旦

走入茂名化州荔枝埒村,穆旦的诗之意境立刻就形象化、具体化、历史化。这里山清水秀、村里处处呈现出一片安详与淳朴的气息。村里面一位老农告诉我,这里取名荔枝埒的原因是此处地理条件优越,连娇贵的荔枝树也在这里连片连片地生长,环绕全村的长长的江埒曾长满了荔枝树。老农也说不清是他们的祖辈因为这里有荔枝才搬来的,还是因为搬来了才种荔枝的。我对这个久远的秘密也无从得知,只是看到江埒上有很多三人合抱粗的古荔枝树依然在旺盛生长,依然能结出甜味最地道的荔枝果。

这些古荔树的树干是如此粗壮而又孔武,让我萌生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——世间万物会不会真的灵气相通?这些树会不会真是如同诗人所说的有英灵化入而如此旺盛生长?

这块红色热土,埋葬了太多太多的英灵。荔枝埒下游有一条村叫红湾村。因荔枝埒曾发生过的一场大战,战死者之鲜血汇流到下游的江湾,一湾尽染,江水流了三天还是红色,天地为之动容。江湾边上的村由此命名红湾村。

是什么样的战役如此轰轰烈烈?为什么会发生在荔枝埒这里?听该村的王东华老书记说,荔枝埒是因为贯通广西广东的罗江流至此处即是两岸环山,成打通两广的必争之地。

于是乎,在这个小小的有着荔枝树繁荣生长的村庄,居然发生了近代粤西四场大战役。这里的碑文就铭刻着这条村昔日的荣光:

qm球盟会网站

1945年1月,这里发生了中垌林尘战役,是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联合张炎部队英勇抗击国民党部队的战役。

1947年4月,这里发生了白花战役,是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副政委、司令员吴有恒率部与国民党广东省保安队第十总队的大战。

1948年2月,这里发生了乐贤山战役,是粤桂边人民解放军新四团与国民党广东省保十团、保警大队的壮烈血战。这场战役异常激烈,我军在敌众我寡的境况下战斗到底,一位担任指导员的本土英雄人物王怀勋(荔枝埒村民多姓王,据村民介绍,荔枝埒先祖是从王怀勋村里搬过来的,本是同根一脉)负伤被捕。在监狱中,王怀勋不折不挠、视死如归。得知敌人要杀害他,他留下了这样的遗书:此次衔命北上,身经数战,于乐贤山一役,因情况不明,驳壳不发,且足部受伤,以致被俘。但我誓必遵守党的纪律,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,历谓求仁得仁,斯至矣!临命无言,仅仿陆放翁诗一首致意——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大军南定粤桂日,坟头洒酒告知侬。”

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认为:死亡孕育着成熟,最后的日子可以让你的眼界变得更为开阔,甚至会让你的见识超越你对生命的原有认知。

王怀勋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“求仁得仁”的豁达来彰显出什么是共产党人真正的革命气节。他被害的恶耗传到香港之时,香港的沈钧儒、柳亚子等民盟人士为其召开追悼会。王怀勋烈士的骸骨得以收埋在荔枝埒的烈士陵园,长眠于这块他战斗过的土地,与其他英灵一同接受后人的景仰。

当然,最吸引我这个历史爱好者的注意的还是1949年11月由毛主席指挥的粤桂边阻击战。这一场让江水流了三天还是红色的战役是怎么打赢的呢?这一战对解放全中国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?带着这些疑问,我跟着王东华老书记、化州党史专家陈主任等人爬上荔枝埒村外的山头去寻找历史的答案。

当我爬到山顶往下一看,不自觉地全身一震,灵魂仿佛感受到被战场召唤过了一般。身临其境,你很难不被震撼到!真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啊!据老书记说,白崇禧部队想退到海南岛,罗江是必走之水路,罗水自广西流至此地,两岸山势突然隆起,形成了一个天然的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的关隘。站在山上俯视荔枝埒的地形,让我们感慨大自然的造化,也惊叹于人类对战争的运筹帷幄。循着山上延绵长达十多公里的战壕望去,金戈铁马的燃情岁月仿佛重现眼前,我感觉胸中一腔热血在激荡着,此刻,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的召唤力是不可抗拒的,我忍不住闭上眼睛,沉醉其中。

让我们回到那段豪情万丈的历史中来吧!

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。但是在广西,拥兵30万的桂军白崇禧部队依然盘踞广西,试图作最后的顽抗。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,四野主力与二野第四兵团陈赓部队挥师南下,准备集结力量全歼其于广西境内,完全扑熄国民党在大陆所谓的最后的希望。广西战役开打在即,但是号称“小诸葛”的白崇禧并不想在广西境内与解放军决战,他打算必要时率部逃入贵州和云南,与云贵和四川的国民党军组成“西南防线”,共同抗击解放军;或者由桂南经雷州半岛、钦州逃往海南岛;再者,迫不得已时,由中越边境逃入越南。白崇禧认为,以上几条路子,只要有一条走通了,就可以避免所部在广西遭到覆灭的命运。

毛主席对解放广西战役十分关心和重视,并在战略方针上作了重要指示。他说:“和白部作战方法……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,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,方能掌握主动,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超过他,占领他的后方,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。”毛主席又说:“必须采取大迂回动作,插至敌后,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。”这是一个大迂回、大包围、大歼灭的作战方针。在毛主席的部署下,解放军节节胜利,11月8日,四野北路兵团展开全线攻击,于22日解放了桂林。白崇禧部可以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了,逃往海南岛成为了他最后的希望,而一旦这支拥有飞机等先进装备的部队逃出广西,与余汉谋、薛岳等在海南会合,构筑起防御体系,那么解放海南就遭到极大的挑战了。

如何吸引四野林彪的注意,然后主力部队取道罗江,路经茂名化州,出雷州半岛而达海南呢?白崇禧心生一计,电令鲁道源第十一兵团11月23日向我东路兵团四十三军发起佯攻。林彪听说东线四十三军遭敌攻击的消息,误以为白军主力改了主攻方向,急忙电令陈赓第四兵团调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三个军北上,围歼道源兵团。陈赓和四兵团副司令员郭天民都不同意林彪这个部署。

他们认为白崇禧的目标肯定是雷州半岛。如果此时把四兵团主力北调,白崇禧趁机大兵冲压下来,在此处仅留一个师是堵不住敌人,即使全歼了鲁道源兵团,也会使白崇禧军队的大部溜去海南。不如留下兵团的主力堵住白崇禧部的逃路,待四野的主力赶上后,使道源兵团和白军的主力都变成瓮中之鳖。当即,陈赓致电林彪,议更改原计划。但林彪建功心切,固执己见,回电陈赓:“我决心已下,不能更改,命令各军按计划立即出动,歼灭鲁道源兵团。”郭天民是个急性子,一看到林彪的回电,立即给中央军委发电报陈述四兵团的意见。他在电报中写道:“留下我们一个师守廉江,势必将白军放到雷州半岛去,敌会据此向海南岛逃走,这无疑等于放走敌人。”陈赓看了郭天民起草的电文,笑着直摇头:“老郭,你这个稿子完全是批评性的,感情太盛了,我们还是用建议的语气,我来写吧!”陈赓在电文中建议我兵团占据廉江,控制沿海出海口,完全截断敌人的海上逃路。

24日,毛主席复电,同意陈赓的意见,指示四兵团“仍照陈赓前提部署,……在廉江、化县、茂名、信宜之线布防。”他特别提到“置重点于左翼,即廉江、化县(今化州)地区,待敌来攻,而歼灭之”

化县的布防重点就是荔枝埒!歼灭白崇禧部队,解放广西,为解放海南扫除后顾之忧的历史使命就降落在这个小村庄上来了。

“毛主席英明,真理在我们手里!”郭天民看了毛泽东的电报之后特别激动。“老兄,不要那么激动,这里有参谋们,要照顾点影响。”陈赓友好地提醒他。

24日,毛泽东又致电林彪、陈赓:“白崇禧于23日令其所部十六个师向廉江、茂名之线攻击,这是歼灭敌人的好机会。为此,陈赓所率十三十四、十五、四十三四个军除一个军由罗定、容县之线迁回敌之侧背外,主力不要深入广西境内,即在廉江、化县、茂名、信宜之线布防,置重点于左翼,即廉江、化县地区,待敌来攻而歼灭之。桂林方面之我军迅速分散数路南下,攻敌侧背,置重点于左翼,即责州、责县、玉林之线。白军主力既确定向雷州半岛逃窜,程子华兵团即应分路南下,第一步向百色、南宁之线;第二步向龙州、南宁之线攻进,以期尽歼逃敌于龙州海防国境线上。”

林彪见电后,只好修改了原定计划,调整了作战部署。白崇禧见瞒不过毛泽东,调不开陈赓部队,没办法,只能依仗其飞机大炮,试图硬闯。11月25日开始,拦截白崇禧部的粤桂边阻击战之罗江决战打响了。陈赓部队在荔枝埒周边的山头修筑了十多公里的战壕,占据地利优势,但是敌人除步兵外,还有飞机配合进攻,攻势之猛,非同一般。敌人疯狂地向南路解放军进行攻击,企图突破解放军南路防线,夺路而逃。但南路解放军抵抗极其英勇顽强,他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敌人,决不让敌人逃掉。胜利是属于正义的一边的,在毛主席的指挥下,在陈赓部队的英勇坚守下,在化州荔枝埒等村庄的百姓日夜不停提供物资支援下,敌人连续不断的猛烈进攻都被解放军打了回去,国民党军遗尸遍野、伤亡累累。到27日下午,敌人进攻的气势大减,南路解放军趁机发起反攻,敌人分向陆川、博白溃退,罗江之战取得了全胜。

荔枝埒这个中国南方的小小村庄,是解放广西、海南岛的历史见证者、参与者。这里的人民现今生活在同是化州人李卡烈士所说的“鲜血灌溉出来的乐园”之上,他们在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。下山回村路上,我刚好看到一个村民开着摩托采摘夏天里第一把荔枝回来,他脸上那收获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,我赶紧把他这个镜头抓拍下来。

难道,这些不就是李卡所说的——能看见太阳的微笑之世界的样子吗?

我和荔枝的红色故事|荔枝埒与毛主席指挥的粤桂边阻击战

埋葬于荔枝埒的烈士英灵啊!

今日之盛世中国,如你们所愿了。

『作者』宁其冲,中共茂名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副主任

【统筹】刘俊

【执行】杨金凤

【作者】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来源:南方+ - 创造更多价值